万事万物是具有贯通性的,无论事、还是理,一些有关于<易>及辩证性很强的先贤著作,仔细研读,会对易学研究的提升获益匪浅,对于一些从事易学与堪舆工作的同仁来讲,研读道家的一些著作,如:道德经、庄子、九守等,言词至简但却为大道之理,现在学读这些著作很简单,网上有电子版,有的还有译文、虽然不太准确,但大意却没有离宗,当一个人修习了一些著作后,与客户谈话,也会让人很舒服、很入心,更能够提升自己的气质和修为,很多著作蕴含着一些天道大理,读着读着,回过头来再研究实践性的技术,也会有诸多的开悟和进步,今天晚上,我写一点关于道德经方面的,是关于人性管理方面的粗浅论点,请发在大易学社各平台,有请大家批评指正。
世人学习《道德经》后,有两种认识,一种是赞誉和应用,另一种是想法设法找其缺陷,我也看了很多对《道德经》持怀疑态度的一些文章,他们有大致相同的几点偏颇认识:
一是认为“无为”就是劝人无志无欲、教化人产生了消极意识;
二是对“道可道非常道”参悟不透,认为老子没有把什么是“道”说清楚;
三是认为《道德经》没有实际的用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不实用,没有价值。
四是错误的认为,赞颂道德经的人,是把道德经作为一种信仰或寄托。
其实,道德经的真谛,是客观唯物的辨证方法,是给我们一种思辨方法,道德经的理论依据,是具有实证性的,老子先生在在青年时期,得以大隐大智的先贤,对其倾囊传授、并悉心辅成,使其更加熟知了天地运化真理、精通了宇宙大道,加上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才将道德真经言简意赅的总结出来,是反复思辨、实践的结合统一。仔细参悟,理论缜密精确、应用极为可行。
孔子从青少年到功成名就,三次拜访老子先生,每次拜会必带问题求教,而答案让其醍醐灌顶、开悟得真,可以说孔子的思想理论,有些要点,是得以老子先生的真授,老子先生总结出:世间万事万物皆分阴阳、既对立又统一,有男女、有昼夜、有天地、有水火、有内外、有得失、有上下、有成有败···,用“道”与“可道”、“名“和“可名”、“无”及“有”等几十个字,就将由一分为二所产生的对立和阴阳辩证性诠释出来。
世间人事物、既相互依存、有互相对立,有时统一,有其相对性,又有绝对性;“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都知道美好的、良好的东西,是美的,丑才能体现出来,都知道仁善的东西是善良的,才能体现出来不善良的,所以有和无才相互存在,难和易才能相辅相成,长和短一起看才有别,高和低相互依托,音和声才能和韵,前与后才能相互依随。
这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如果一方不立,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如果立了一物,必然会有另一物与其对应并存在。如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发展,经历过一些难,就会以后更容易、更顺畅,辩证的说,就是孩子小时候吃过苦,等于受过人生之历练,那以后么就会有好的发展,反过来说,一直被娇生惯养、活得自在容易,那么长大以后自立能力就差,是要吃些苦头的。
但是既对立,又能够相互转化、两者相互交替、连绵不断,如同引力波的运动、波段高低、频率大小等,太极图婉转的阴阳变化,也是这个道理。有长就有短、有高就有低、有好就有坏、有难就有易,更通俗的说,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太阳就有月亮,所以,人生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好了不喜、差了不忧,坏事情的结尾、就会有好事情的到来,雪化了、春天就来了,当然,好坏都有个时间段,坎坷多年,可不要认为命苦,好时候到来时,也会较为长久,如果明白这个阴阳之道,那么心态就会平和,心态一旦平和,往往好事来的快、待的久。
老子先生的道德经,去仔细揣摩和参悟,会感到是谋略之术,统筹之术,不但要深谋远虑,还要把谋略分为阴阳,放到管理学上,要有明确的政策和制度,还要有效的暖化人心,提高凝聚力。管理事务中,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要辩证的处理,不利的因素可以变为有利、有利的因素可以更有利。但只要存在有利因素、就会有不利因素,事物发展一定如此,同样,有不好的人,就有好的人。
如:“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此句大意是:善人可以教化不善之人改正、可以为师,不善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和教训。如果不善之人不听或不遵守善人所教化,如果善人不能借鉴不善之人的错误,都算是自以为是的聪明,其实很糊涂,不善之人的错误,给了善人借鉴,应该好好的防止犯同样的错,如果不借鉴,就有可能成为不善之人。所以一个管理者应该经常把群体内错误的东西,加以公示,让大家防止犯错,而犯错的人,要分配给善人,让他传帮带,带领不善之人成为善人,而不是单纯的公示完错误,就觉得可以了,将对立的进行统一,善与不善合并,让不善转化成善,这是给善的任务,也是形成一个群体共同优秀的方法。
利益分他人利益和自身利益,道德经上已经潜移默化的告诉了人们,作为管理者都明白,这两者的利益永远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同时会相互转化。道德经中指出:“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大意是: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因为不是为了自己而运转,因此能长生不停。有智慧的人遇事先想着别人,再考虑自己,如此就能够领先别人,做事先为他人,反而能保全自身,以这种无私,得到别人尊崇,所以自己肯定获得成功。真正的为别人考虑,把别人的利益重视一下,你会获得更大的利益,因为你考虑别人了,你便能长久发展。也许很多人做不到,但不一定做得极好,做到一部分,你就容易成功了。其实这就是”无为“,看似无为,其实是”无不为“、有大为啊!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但是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的和别人的利益对立矛盾起来,那即使获利,也不长久。有的说了,我不想长久,挣点钱就行,那可以的,但名利不分家啊,无好名难有大利。
很多不理解道德经的人士,都认为无为就是消极,懈怠,现今社会,都在讲成功学,努力追求之经验,而道德经确实不直接如何成功,但是却道出了利他人、助他人,便能成功的大道。
再次引用这句话:“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其实真正的成功之道,是我们一直在帮助别人成功,成就他人,就能够成就自己,如果你是管理者,那么你帮助自己的员工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处处为员工着想,是不是,你就会很清闲的享受成功。如果你做生意买早点,想法设法的让别人吃好喝好,人们满意了,就会愿意到你这里来吃饭,你是不是就成功了。如果你是员工,努力的为企业着想,不为自己的累和名利,只是埋头工作想法做好,是不是你就成功了。
”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要想成功,要先学会付出,不是索取,付出了就理应得到了。无论做什么事情,站在高度上考虑,简单的去思辩和认知真道,切实的去做,就会得到。
本文原创作者:杨泽卯,中华易学大会创始人,为人低调谦逊,业余时间研究易学综合应用三十余年,干支元气学创研人,国内两个知名大学的研究员,现主要从事政企培训等工作,对易学与堪舆学创新研究和应用,有独到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现为大易学社签约作者
投稿文章,不代表华夏大易学社立场,如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不注必究):https://www.cnddy.com/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