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至今,“风水”不仅是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如果我们继承得法,它完全可以成为一门关于环境与人的学间。那么对风水的内涵,古今学者,又是如何认识的?“风水”一词来源于郭璞《葬经》中所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辞海》中说风水是指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定的祸福。如山脉、山水的方向等。风水如坏可以影响盛衰吉凶。《系辞》中日::“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这是易经中纪录地理风水的文字。
风水简洁的表述也可以叫“时空”,也即是所有建筑的时间和空间。形势和方位不同,其所秉之气也不同,最终吉凶祸福也不同,我认为:“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有关阴宅与阳宅,理论与实践系统的理论。”风水的最终目的是对一个生态环境作出合理的评估,以达以达到到环境生态中物质能量信息的集中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发展世界观。由此可见,风水是一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充满神秘色彩的学问,风水的本质实际上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因为它讲究天人合一,研究峦头、理气、环境磁场对人的影响,讲究水口,方位定吉凶,古称风水,现可称环境布局学。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物学和人体信息学合一的综合科学。
风水是专门俯察江河竞流、群山起伏的大地,精心择人类生死两大归宿的场所,即活人的住宅基地与亡者的坟墓葬地,住宅、墓周围不同的风向在原始社会时期,为了保证居住地安全、舒适,先民们已经懂得把村落地址选在河流交汇处,靠近水源,有利于灌溉和生活。房屋的朝向上往往将门开向东方或南方,以避凤向阳,免收风雨的侵扰。
此外,住宅的附近往往有壕沟、木墙防护。可见,那时人们已经对地理环境有所认识,懂得方位与日照、风向的关系,当时的部落布局模式可归纳为“近水向阳”,这也正是后世风水术所追求的基本模式。至于居任地与墓地的区分,则标志着阳宅、阴宅思想的萌芽。《晋15》卷五十八记载故事一则:东晋大臣陶侃年轻时贫寒,想找个好地方埋葬老人,恰巧遇到一位飘若天仙的老人,老人指着前面山岗下的一条牛睡眠的凹地,说是吉地。陶侃就在此地葬了亲人,心里自觉良好,后来官运亨通。这个故事一千多年来,就是个谜,不得其解。我研究风水多年,在思考此故事哲理时,依峦头穴向,顿悟其理: 牛在选择地点休息时,有一种本能,它不在大路中间,也不在山岭的风口,而在地质细润,避风向阳的地点,在这里卧着,既安全又舒适。
风水术最基本的理论就是“气”说。“气”的概念是从大自然中的云气、水气、烟雾之气和人体呼吸之气推演来的,传统哲学认为气与生命有很大的关系。万物皆有气场,风水也是一种自然气场的特殊表现。风水术中的阴阳宅学说都是要力求把握“生气”。住宅吉凶就取决于是否能顺应天地阴阳之气,只要不与阴阳之气的运行规律相冲突,就能获得长寿。阴宅虽然只是死者埋葬骸骨之处,但与活人居住的阳宅一样,也要讲生气。人死后皮肉腐烂,只有骨骼保留得比较久,风水术由此认为,人的生命根本在骨骼,生气在人体内凝结形成为骨骼,死后仍留存下来。土葬死者就是希望将地中的生气再纳入死者骨中,如果骨骸能得到生气的养护,那么死者在世上的子孙也就会得到保佑。
基于以上理论,人体在天地之间,天覆地载,无时无刻都和自然界的阳阳五行之气同呼吸。古时候穷苦人家为求改变命运,富贵发达,在安葬先人遗体这件事上毫不马虎。而富责人家为保富贵延年,飞黄腾达,也常常感于风水之说,到处选择风水宝地。中国古代最信奉风水术的要数历代封建帝王。为保佑他们的家天下万世不衰,水居人上。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寻找天下吉地,为自己享有,为子孙赐福。有些帝王生时就为自己选择好了上住的葬地,并且不惜血本,大肆营建陵墓,为身后作准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莫不如此。封建帝王对风水术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风水术的流传从古到今。风水的流派很多,当今风水门派不过八宅、玄空、命理派、杨公风水和过路阴阳四大派系,但各派都有自己的缺陷……在老风水地理师、阴阳先生的长期实践中认为风水派类不分,合混用之者多矣,单走一个门派还是有好多局限性和缺陷性,风水爱好者应多掌握一些门派学术甚好。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信八字望走好运,信风水望坟山贯气,为什么几个月前土豪劣神,贪官污吏大家都走好运,怎么农民会组织起来以后,乡下穷光蛋一下走起好运来了,难到是由于一个八字,忽然不好了,一个坟山忽然贯气了,显然不是。宋朝大命理学家徐子平说过“贫寒将尽能令白屋出公卿,奢侈太过可使朱门生饿殍”。当个人财运官运亨通之时,即使此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登上了山峰,那种一览众山小、大自然尽收眼底的喜悦之情难以言尽,可人总不能停留在山顶,此时无论往那边去,都是走下坡路,即走退运,当一个人在人生最底谷时,往那边走都是走上坡路,越走越高即行好运,此为绝处逢生之理。现代科学证明:“环境的改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古人语:橘生淮南则为桔,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公司的兴衰成败取决于经营管理,取决于战略管理,取决于企业文化理念,取决于投资环境,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也取决于企业的风水环境,俗语云:“风声水起鸿运来。”风是什么,风是地面气象之风,天上的太阳宇宙之风: 水是什么,是江河之水,是溪涧之水,是湖泊之水,这是实水,也包括道路、植物、森林、阴湿之地,这是虚水。风者,善行而数变,风水讲的是乘得生气。生气是什么,是一种能量,是一种精微物质,人得之则发福发贵,失之则破败遭殃。人生是短暂的,人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有欢笑喜悦,有哭泣悲伤、有一帆风顺,有万事难成,有吉祥如意,有灾祸连连,有高官厚禄者,有贫民百姓者,所有做人做事一定有德才有好风水,有好风水的家庭才会出好八字的人。
真正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应该是一种古代人类繁衍生息、治国安民等社会活动形成的生存,知识:是一种研究大自然对人类作用的精神学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是一种流传几千年的民俗活动、是一种中国独有的以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的产物,是一种由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形成的人居环境选择优化的实用技术,是一种中国古人的唯物唯心学术混杂而形成的博大学派,是一种科学与玄学相提并论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落后于现代技术的超越现代科学的系统理论,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
风水学的科学性就在于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近代民族英雄、中国清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爱国名相林则徐的《十无益》; 第一句话“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第八句“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值得人们关注研究,它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的精髓,是一篇安身立命的哲言。这就要求易经爱好者要有易德,要积德行善、与人为善。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善恶之事,终有报应,佛经上的因果定律也证明这观点的正确性。
2002 年,温家宝总理访美在哈佛大学演讲其中两次提到,“回溯源头,传承命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个中华民族的重任不只是几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实现当代正是风水整合更新时期,应取其精华,剔除其糟柏,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实事求事地做出科学评价和阐释,从而更好地让其为人类造福。
以上是自己对易经风水的一些浅显认识和看法,还需在长期的实践中给予印证,也希望志士仁人给予批评指正,联络切碰,交流提高,共同促进易经风水的科学化,造福人类和社会。
作者:丁瀛洲
投稿文章,不代表华夏大易学社立场,如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不注必究):https://www.cnddy.com/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