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不泥古 创新不离宗 ——微言新时代“主流易学”当兴的大义/冯钧阳

摘要:传承,是《易经》文脉的灵魂,是“主流易学”的乾坤枢纽,是学人家国情怀的摇篮,当坚守。泥古,是学术流派延续的绊脚石,是“末流易技”的山泽自损,是易人自闭门庭的残枝,当遗弃。主流易学的传承在“易”,主流易学的创新在“宗”。“易”,即《易经》。“宗”,即《黄帝内经》。《易经》的山门是“乾坤”。时空的作用没有了,就成了乾易坤,坤易乾。所以说,《易经》是不泥古的传承,《内经》是不离宗的创新,二经的融合,才是主流易学的命脉所在。乾坤,其易之门。主流易学的传承若不能通达《易经》和《黄帝内经》,学人大略能逞一时之宜,却不可久远。易,是拿在手上能“善易”,装在心里可“不占”的大学问,大匠心,大作为。主流易学,是戒易、定易、慧易一次完成的,是横出,不是竖出。是日照香炉生紫烟,运近高低各不同的时人、时事、时物。主流易学不分厚薄,来者都是客,传承的就是这份乾坤仁心。主流易学不谋成败(成败里面是对错),只辩是非(是非里面是善恶),都是老主顾,创新的就是这款阴阳大义。

一、学人研易有末流和主流之別末流者传承泥古主流者创新离宗

 

何谓“传承”?意即更替继承,传递,接续。指继承并延续下去。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另一方面是先传了再承,和继承相区别,有承上启下的意思。 如 “保护民族语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智慧的畅想、文化的传承,和具体的技术实现的可能性相结合,会为我们带来宝贵的战略机会。”、“由于有所共鸣与传承,人类才不至于过分地迷失和绕圈子走老路,由于有所区别,人类才会有发展。”

何谓“泥古”?拘泥,固执。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如《宋史·刘几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何谓“创新”?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也指首先。现多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去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何谓“宗”?其概念的核心意义是指事涉源流的整体,并有完整、完全、集合、全体之意。如卷宗,大宗,案宗等,以心为宗,宗室,渊兮似万物之所宗。其本义在于渊源、归宿、依止。

主流:常指水的干流、事物发展的主要或本质方面;占据主导或中心地位的(事例),与支流、傍流对应;社会的主体趋势,已经让大众所接受的常态事物,符合社会或者事情的发展规律的。

末流:指已经衰落并失去原有的精神实质的艺术、文艺等流派;等级或质量低的,如末流演员、末流水平;不良的风习;最低的等列;如《汉书·外戚传下》:“奉供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指末世、末期;比喻事物的后来的发展状态; 指后世;亦指颓风弊俗等。

 

二、传承是《易经》文脉的灵魂主流易学的乾坤枢纽是学人家国情怀的摇篮当坚守。泥古是学术流派延续的绊脚石末流易技的山泽自损是易人自闭门庭的残枝当遗弃。

 

易学,被当前社会“八卦”(八卦被用来“八卦”,是何其可悲?),原因主要在于易人“泥古”,易界“离宗”。而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创新”,几乎是空白,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早在多年前,余发声:易学的出路关键在于易人从业思想的“易学顶层设计”。10多年过去了,易界风景依旧,虽易人如织,但始终如一,前浪依旧是前浪,后浪也仍然是后浪,没有彻底改观。余只好走“独木桥”,另辟蹊径,创《圆通易》,把易卦·术系、易象·德系、易心·道系的架构确立起来,在野行易,为世人信易、解易、证易,作雨润之功,效微言之劳。

教学中,余倡导《圆通易》六爻的四梁八柱分别是初爻布施易、二爻持戒易、三爻忍辱易、四爻精进易、五爻禅定易、六爻般若易。

四柱的四梁八柱为:“年柱布施易、月柱爱语易、日柱利行易、时柱同事易”。

十二地支的“十二因缘易”,八卦的“八苦易”,五行的四梁八柱是“木易、金易、水易、土易、火易”,风水的“升易、浮易、降易、沉易”等各体系的“四梁八柱”。验证有年,效如桴鼓,人境相应。

冯氏《圆通易》的易学三宝是:觉易、正易、净易。觉易为根,正易为干,净易为枝,三易圆通,别有洞天。变易是半径,不易是圆心,简易是圆周,时人用的是圆周上的“简易”,即简易时代;进入半径“变易时代”的为数不多;直捣圆心“不易时代”者更显寥寥……

新时代,易学处在“解易”的大背景下,我们学人若自己尚处在“信易”阶段,就无法满足“解易”人群的需求,这就倒逼我们进入“行易”阶段,甚至“证易”阶段,这是大势所趋

 

三、主流易学的传承在”,主流易学的创新在

 

“易”,即《易经》。“宗”,即《黄帝内经》。《易经》的山门是“乾坤”,乾坤有六个层面——自乾坤,他乾坤,因乾坤,果乾坤,事乾坤,理乾坤。无论时代如何变换,我们主流易学的这个根文化传承是如如不动的,即乾元、乾亨、乾利、乾贞四道不变;坤直、坤方、坤大、坤不习四德不移;地天泰、水火济、山泽通、雷风恒四术不悖;这是易的山门,不可动摇。《黄帝内经》宗法里的木生而神灵、火弱而能言、水幼而徇齐、土长而敦敏、金成而登天的五行古易不可掩;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处天地和,从八风理;逆从阴阳,分别四时之四象调气法不可违。

易人的品格是“不乱群”,易经学者的心愿是“以祉元吉,中以行愿”,易业的用财之道是“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易界的自律原则是“中不自乱”,学易的目标是“辨上下,定民志”,团队文明是“以懿文德,不独富”,彼此相处是“比之自内,舍逆取顺,能以众正”,敬之终吉,敬慎不败,盖言谨,志行正,美在其中,发于事业。我们易学传承的是“劳谦,君子终吉”。言行,是君子之枢机,荣辱之主,不可不慎。易学的本体是“感”和“应”,即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方可感通天下。乾坤是易学的底蕴,乾坤毁了,就无以见易了。学易者坚守的三项原则是——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易学的核心就是“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存亡吉凶,则居可知”。学易者务必有把开门的钥匙——文言文,这个是原始要终的东西,所以说,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乾坤,其易之门。主流易学的传承若不能通达《易经》和《黄帝内经》,学人大略能逞一时之宜,却不可久远。易,是拿在手上能“善易”,装在心里可“不占”的大学问,大匠心,大作为。主流易学,是戒易、定易、慧易一次完成的,是横出,不是竖出。是日照香炉生紫烟,运近高低各不同的时人、时事、时物。离开时,离开空,是易乾坤。结合时,结合空,是乾坤易。时空的作用没有了,就成了乾易坤,坤易乾。所以说,《易经》是不泥古的传承,《内经》是不离宗的创新,二经的融合,才是主流易学的命脉所在。

 

四、主流易学不分厚薄来者都是客传承的就是这份乾坤仁心。主流易学不谋成败成败里面是对错),只辩是非是非里面是善恶),都是老主顾创新的就是这款阴阳大义。

 

余在《易经科判》中提出:“艮位有病兑位治”的应用法则,就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传承和创新,是一不是二,是一整个圆通易。如果只有《易经》,而没有《内经》,乾坤的阴阳就失灵了,就不可长久保持通天地神明之德的效用价值。理,象,数,用本是主流易学的四大法则,缺一不可。主流易学必须脱掉神秘的外衣,借助科研力量整体推进。量子纠缠就是太极,零点能量场就是无极(炁),这是阴阳的根性。主流易学的大用在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历史。主流易学关键在理事并用,两者不可偏废。如太极医学,两仪美学,四象心理学,八卦住建学,六十四卦气象学,方圆图自然生态学,四六人体康复学,五行场能灾难学……大中用小,小中取大,皆有可能。主流易学的世用价值,不独在易,易之外的天地大有可为。易而不易,才是大易。用而大用,才是可用。小易普世,附加值不高,且流俗。未来二三十年,主流易学当兴,是潮流趋势,学人当醒。科学的迅速发展,人类的很多秘密都会被突破,到那时,不入世的末流易终将被汇入主流易学的大海……。

从易须早,从主流易学须更早。

历史上,每一次易学的大整合,都脱离不开主流易学的先锋变革,但大都停留在小易日用不入流的个用范畴。据《四库荟要》的历史记截,《易经》的大用均在太学,太傅,太子。近几十年,易的住世所用,亦是末流之学,沿用旧学为最,始终不得受用。避世不变,易将不再。迎世创新,易将鼎立。易学的春天,在学人心中的梦想,在学界积极向上的真诚识义。不对立,不狭隘,才能走出“不泥古”的怪圈。不虚伪,不诚府,才能破解“不离宗”的难题。

山高水长,主流易学终将乘风破浪,驶向未来的美好家园!

投稿文章,不代表华夏大易学社立场,如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不注必究):https://www.cnddy.com/287.html

(16)
华小易的头像华小易特约采编
上一篇 2020年6月27日 下午9:14
下一篇 2020年6月28日 下午5: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易学社

2022052108253076

投稿邮箱:cnddy@163.com

商务合作:ccymg@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的9-18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