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古称之“堪舆”,亦为“相地之术”它是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总源头——古老的《周易》经典学说为基础,以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究天地人际”之哲理智慧,去认识、探索自然界中人类与所处的生存环境完美结合的体现。是人类对自然界优良环境的追求,并力求达到人所向往的“福、贵、寿”等世间美好以惠及当代延绵后世之本能的意念;是以天、地、人“三才合一”揭示茫茫宇宙自然界奥秘以达人类所愿想之途径。
所以,风水学是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其核心思想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这亦是早在战国时期,庄子所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以上是古今圣哲、智慧学者给予风水比较全面的解释。
因此,风水学的起源、发展和运用,即是我们华夏民族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历程,这也是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圣哲祖先们以博大智慧兴起、发展、传承下来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
一、华夏早期人类史与风水文化的成因基础
据人类史学家考证,我们华夏大地的人类生存史可追朔到距今三百万年以前,也就是说,自有人类文明史记载之前漫长达三百万年的岁月里,原始人类以逐水草而生,以居山洞,筑巢穴而住,进而以集体围猎觅食充饥,有时亦人兽互食,既无文明,更无风水概念之说。
距今约七千年左右,华夏人文始祖伏羲氏,由河图洛书启迪,以阴阳两符号画出先天八卦,并揭示自然界天地之间以天、地、山、风、雷、水、火、木组成,并依据自然现象演化出阴阳五行,这即是在《周易·系辞》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传述。
五千年前,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发明了天干、地支,使阴阳五行进一步明确并运用于实践,逐步为风水文化奠定了素材。亦开启了华夏大地人类五千年文明史的源头,即在这个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随着人类相对文明的进步,各氏族部落人们以本能的方式,去选择依山傍水,背风向阳之肥美之地带筑墙建房集居,从事生产活动,本能地利用自然屏障的护佑生存、劳作繁延,即所谓“择地而居”朴素的风水理念。这些,我们可以从河南省渑池县著名的“仰韶文化”,以及山东泰山一带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中很清晰地追朔到一些蛛丝马迹。
商末,周文王姬昌困于于羑里,由伏羲先天八卦演绎后天八卦,进而推演出六十四卦,同期其子周公姬旦智慧注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辞。继五百年后,一代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为之作序、传、立象、彖,以超人智慧充实完善了《周易》光辉巨著。这一“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究天地人际,中通万物之情”的天人之学,成就了中华文化的根本和华夏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从而中华风水文化才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逐渐兴起并慢慢形成风水系统的理论。由此推论由伏羲到孔子,历经四千多年岁月,集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位圣贤智慧结晶的《周易》经典,是中华风水文化的主要起源和发展的基础,故后人把风水文化定义为《周易》风水文化。
二、中华民族风水文化的历史发展运用与传承
因夏、商两朝代的历史记载甚少,又因夏朝时代的《连山易》和商代《归藏易》两易失传,因而形成了一个非常遗憾的“历史断代”,只相传有商朝中后期的君主盘庚,择地迁都,借天时地利之风水,延续商朝两百年历史传承之说。西周王朝建立以后,周公选洛邑定都择山东曲阜为鲁国都城驻地。在我们故鲁国费邑亦相传有:“周公旦和桃花女由天书和地理完美结为夫妻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对“风水文化”有贡献的有秦国的樗里子、齐国的鬼谷子、黄石公等风水大家,相传樗里子著有《青乌经》,而黄石公的杰作《青囊经》风水高论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昙花一现的短命秦王朝,虽仅维持十五年,但早在秦国樗里子时代就有了地脉观念,民间亦讲究风水理念,嬴政主政秦国伊始就择风水建造庞大的始皇陵以及后来的阿房宫选址就是风水的杰作。
西汉时期的张良,董仲舒,皆是利用风水的高手能人,看今天的未央宫遗址以及西汉众皇陵的布局,即可联想到有多少懂风水的学者在默默为之付出。
东汉风水大师许慎写有《堪舆金匮》在王景的《大衍玄机》影响下之下《宫宅地形》《葬宅决》等风水高论相继出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庞统以及曹魏众多谋士,有很多懂风水的高士。从诸葛亮“借东风”和“巧布八阵图”即可看出利用风水的玄妙之处。但三国时期最有建树的风水大师,当属魏国的管辂。其所著的《管氏地理指蒙》流传至今仍不失一部风水佳作。晋代文学家方术士郭璞,以一部《葬书》精论把阴宅风水推向高潮,该书系统的提出了风水学的基础理论,并以“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最初给阴宅风水定义。因此,后世风水学者,均把郭璞推向“风水鼻祖”之宝座,故在晋代以后,风水文化在华夏大地广泛传播,因而世人视死如生的理念更加深刻,皆为“荫及子孙择风水宝地”,这也为后来人们追求风水厚葬习俗埋下了伏笔。
隋朝时期,最有建树的风水学家萧吉,出生齐梁宗室,经历四朝十五帝,他精通乐理、五行、相宅之学,著有《五行大义》,《相经要录》、《五姓宅经》《葬经》等书。所阐述五行生克之理,对研究勘察风水地理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唐朝时期,是我们华夏民族历史上值得骄傲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各种文化广泛兴起,有关风水的杰作高论相继问世,风水大师人才辈出,诸如袁天罡,李淳风,丘延翰,杨筠松,曾文辿,廖金精等风水大家相继出现,青胜于蓝,最有建树的风水大家当属杨筠松,杨公是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管灵台天文地理之事,以后,自号救贫先生,他一生撰述了大量的风水典籍,流传到现在的主要代表作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等一大批风水名著。
在杨筠松的众多风水名著中,其代表精论皆在《疑龙经》和《撼龙经》两书中,他与师父丘衍翰所探讨的以天上北斗七星加隐藏的左辅右弼九星,以九星照于地下,形成九种山头(峦头形式)即贪狼、廉贞、巨门、文曲、武曲、禄存、破军、左辅、右弼,共九星,为峦头形法派理论基础。
有当年杨公看管监狱,拜钦犯丘衍翰为师父的佳话……更以其高尚的“救贫”易德和卓越的风水造诣。杨筠松被后人直到现在皆视为“华夏第一风水祖师”之美誉。
宋朝时期,朝廷重文轻武,风水文化亦备受推崇,相继出现以陈抟,吴景鸾,赖文俊,徐仁旺,蔡元定,道静和尚为代表的一大批风水大师,其中,最为出色的为赣南名士赖文俊。
宋朝的赖文俊,是宋徽宗朝的进士,曾任县令、国师,后遭奸臣陷害,以自号“布衣子”,人称“赖布衣”,罢官后漂泊至福建、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专门从事“风水”研究,其主要著作有《绍兴大地八铃》、《三十六铃》及《催官篇》二卷,依托黄帝名义所撰写的《黄帝宅经》,后写的《青乌序》等风水名著,在风水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赖公亦是风水理气派的代表。
值得说明的是,在南宋时期,有个叫罗禹锡的风水学者,在指南针的基础上发明了罗经仪,对后来的风水定位、立向均提高了精度,为古今风水师不可缺少的工具。
元朝初年,以刘秉忠为代表的紫金山学派,皆是精通易理知晓天文懂风水的高士。刘秉忠作为光禄大夫,朝廷重臣,以高超的智慧风水布局,主持设计了北京元大都及皇宫,并培养了一代科学家郭守敬。
明朝建立后,开国君主朱元璋深知打下的江山不容易,为维护其朱家王朝长治久安,非常关注皇宫和自身陵墓选址,派一代通晓天文地理的军师刘伯温精心布局,并命其妄图“斩掉其他龙脉”唯他独尊。
“靖难之变”成功后朱棣为保住从其侄子手中夺取的皇权,听从黑衣宰相姚广孝建议把皇都迁移至有“龙脉”的燕京(北京)后责承当时著名的风水大家廖均卿主持紫禁城风水布局规划,后又为以长陵为主的皇帝陵寝进行风水规划。为后世保留下了故宫和十三陵宝贵文化遗产。明代民间是风水习俗蔓延时期,相继出现了黄一凤,龚居中,王君荣,陈梦和等一批风水大师,风水典籍有《八宅周书》,《阳宅十书》《阳宅集成》《阳宅大全》等。
满清入关,清王朝建立之后,最初顺治康熙两朝,为笼络汉人学者,对儒家经典较为崇赏,因此明末清初蒋大鸿所著的《水龙经》、《地理辨正》、《古镜歌》、《天元五歌》、《归厚録》等风水书籍。开始流传,而高超的风水布局建筑实例,当属康熙年间钦定雷氏家族,以雷金玉所设计建造的承德避暑山庄堪称杰作,雍正年间,开始大兴文字狱,尤其是乾隆年间更甚,许多饱学之士皆死于清廷的屠刀下,乾隆后半生开始变态,念佛崇尚儒家,并把一女改“于”姓氏下嫁曲阜衍圣公。乾隆三十八年,命纪晓岚为首编写《四库全书》竟把《黄帝宅经》《葬书》《疑龙经》《撼龙经》等十一部风水名著收于其中,民间众多风水大师亦是众星云集且鱼龙混杂,风水书籍遍地皆是。赵九峰的《地理五诀》,叶九升著的《地理大成》,王道亨著的《罗经透解》,李国木著的《地理大全》,章仲山自喻蒋大鸿传承人,著《阴阳二宅禄验》《心眼指要》等书盛行,随处可见。
民国年间,虽号称“大师荟萃”由于前期列强入侵,割地赔款,中华文化倍受冲击,风水文化亦受压抑。
但在上海出版社亦出版了《地学答》、《地理辩证补正》,佛隐的《风水讲义》等相地书籍。浙江钱塘人沈竹礽以毕生精力研究风水,其临终时嘱托儿子沈祖县整理出版的《沈氏玄空学》,为后来研究玄空风水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自风水文化真正形成以来的两千多年的岁月里,在我们中华民族悲状的历史上虽历经战国七雄争霸,秦皇武力统一六国,农民起义,楚汉战争,三国之乱,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变,外族入侵,满清入关以及自鸦片战争到共和国真正独立的一百多年间的列强瓜分、日寇入侵……,数不清的战争战乱和改朝换代的巨变。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虽屡遭冲击,但因风水文化本身主要是以民俗的形势传播。所以在民间研究风水运用,始终没有终止过,并得到有效的发展传承,这也是我们华夏民族传统文化没出现断代的骄傲之处。
三、以《周易》智慧、宇宙法则,探讨运用,传承风水文化
风水文化作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圣明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的遗产。它起源于《周易》的智慧,但仍需要我们后来者以《周易》宇宙法则和其博大智慧,去认真探索运用传承下去。
“天行健”,这一用现代天文科学所证实的浩莽宙宇天体皆在遵循其客观规律,生生不息地运行着,两千五百多年来,我们的中华先圣,似乎站在神圣的至高点上,一直俯视观望到今天,来证实着这天理论断……。
“地势坤”大地的一切也无不在遵循着“易变”的客观规律不断“变易”。现代人以高科技的手段,在微观世界发现了物质的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中子、质子,在化学元素周期率中至今为止发现了地球上118个元素。尽管如此,亦未摆脱我们祖先几千年前所发现归纳的阴阳五行之范畴……。
宇宙间的一切皆遵循着其客观规律发生、发展变化,同理,我们所探讨的“风水”文化亦不例外,亦遵循“易变”的规律,“变易”“不易”“简易”……。为此,我们必须以“知变”“适变”“应变”的智慧和宇宙法则去认识探讨其无穷的奥妙,决不可停留在某个固定认知的水平上。
浩莽苍天宇宙,苍茫大地寰球,拥有太多太多人类不了解的事物,而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少之又少……。
因此,我们理应时刻遵循圣明祖先的博大智慧,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上下求索,勇敢探讨传承我们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智慧文明。
并以“厚德载物”的“易德”把我们祖先以大智慧开创兴起的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风水文化”继续发展传承下去。
投稿文章,不代表华夏大易学社立场,如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不注必究):https://www.cnddy.com/1996.html
评论列表(7条)
学习了很多以前没接触到的东西很受用
作者功底深厚,文笔异彩。
作者用通俗的文笔阐述了中国易文化的源远流长,流畅,平和,带着我不知不觉的走完了发展过程,从起源,到发展,到传承,启蒙我的学易。
跟着老师学习周易大智慧,受益匪浅,感谢分享
阐述了风水的渊源、传承与发展,脉络清晰。将历朝历代涌现的风水名家及其作品较为全面地作一概述,便于风水爱好者了解学习!
受益匪浅
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