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易经》,作为国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集象、数、理、义为一体的奇特思想体系,具有极大的创造性、灵活性,并富有开拓未来的精神。几千年来,《易经》被一代代圣人贤哲尊誉为“大道之源”,“三玄之冠”,“文明之根”,“群经之首”,成为儒、道、法、兵、医、墨等多家多派共同推崇的学说和国学文化的最高经典之一。有人认为它是哲学,有人认为它是医学、有人认为它是军事学、管理学、天文学、地理学、预测学、宇宙代数学、物质形态学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研究者由于学识不同,眼界各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认为《易经》是中外学者寻之难得,用之功倍的珍贵文献,把其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读宝典。那么,《易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和那么广泛得无法度量的用途,它究竟反映了什么样的东西。本人通过大量的易学实践后认为:从更为本质的层面或角度讲,《易经》应当是关于宇宙信息与宇宙能量分布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时间与空间存在状态的科学。由于时间关系,也由于到会者并非都对易学有所研究,所以,我不想过多地涉及易学中一些专用概念和体系模式问题;不想作易学考古,追索易学发展源流问题;不想较多地涉及易学中关于宇宙能量背景幅射、宇宙信息分布与运动规律问题;也不想过多地涉及人们比较敏感的易学实践中的神奇效应问题。我只想从哲学的角度,讲一下易学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问题,并结合现代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兼论一下现代哲学即大学哲学教材关于时空理论的缺陷和局限性问题。
(时空本质)首先,我讲一下易学文化的本质特征问题。关于易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有多种说法,但我认为,易学文化首先应当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科学。易学文化是由一系列文字符号标识系统得以表达的。而这套文字符号系统和其基本的信息码元无一不表征着时间与空间概念。比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戍、亥”十二地支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就都有时间和空间的标示。如十二地支中的“子”,在时间上可表示子年、子月,子日,子时。如08年就是十二个生肖年的开头一年,叫子年,也叫鼠年;按空间看,子在正北方向向西15度和向东15度的空间位置。每年农历11月为子月,12月为丑月,次年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依此类推。又有12地支之日,如今天的日子就是寅日。每天晚上的11时到次日凌晨1时以前为子时,凌晨1—3时为丑时,3—5时为寅时,5—7时为卯时等等,依此顺推。在空间位序排列上,十二地支各占地球圆周的30度方位角度。如“子”,以正北方为零度,那么“子”在地球圆周的正北方向向西和向东各距离15度的空间位置,地支“丑”则表示从正北向东15度到45 度空间位置。寅则在继续向东向南弯曲的45度——75度范围之内。其地支所占空间位置可依此类推。十天干也一样,它不仅表示时间顺序,也表示空间位置。如天干“甲”、代表一个时间序列的起始,如甲子时,甲戍时、甲申时、甲午时、甲辰时和甲寅时。天干乙为第二,丙为三,丁为四等等,可依此类推。从空间说,每个天干各占36度,如“甲”,代表正北向东18度到54度这个空间方位。“乙”,代表从54度开始向东向南弯曲的90度这个空间方位。如果使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结合起来形成的60花甲子,那表示的时间和方位信息则更加精准细腻。如风水罗盘中的每个由天干地支组成的60甲子干支,其各各占有的空间仅为6度。又比如和天干地支等基础内容共同构建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蓬、任、冲、辅、英、芮、禽、柱、心九星,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等也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要素。如在《奇门遁甲》术中,一个地盘不动盘中的八卦也各有固定方位,在天盘动盘中,同时也各有时间与空间分布。从这里可以看出,易学文化本身就是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文化,它的每一个信息码元或文字符号系统无一不包涵有时间与空间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开展关于时间与空间问题的讨论。
一、易学文化突破了现代哲学规定的时间概念,在认识论上比一维时间多出“逆向时”和“超现时”两个维度。
现代哲学家认为,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这种一维性表现在:时间总是顺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个方向发展。时间的这种一去不复返性,即不可逆性是由事物发展过程的绝对不会重复的性质决定的。用最简洁、最严密和最具理性色彩的语言来表述就是:时间是向着单一方向作匀速运动的一个点。这就是现代哲学关于时间问题的基本表述。在这个关于时间问题的表述中,请大家特别注意“持续性”、“顺序性”、“过程”、“一维性”、“不复返性”、“不可逆性”、“绝对不会重复”等关键性词语概念。这些词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但无非是说时间只具有一维性特征。然而,易学文化却无情地给这种哲学以诘难。
首先,和现代哲学相比,易学文化具有逆向时反映和认知事物的特征。易学文化应用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研易者通过一系列文字符号的推演,能够准确地测定现时或者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也能够准确地测定以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如某年某月某日甚至于某时曾经出现过什么事情,这件事开始怎样,接着怎样,最后结果怎样,等等。如果不是孤陋寡闻,或者存在某种偏见而不愿予以承认,那么就应该知道,这种准确甚至于神奇的预测对于一个具有相当易学基础知识的人来说是屡见不鲜。我身边有很多的易学界朋友,许多人都能通过预测,对被测对象的既往事情了若指掌。比如,有一位来人找一位姓张的易学老师让其预测,张老师只对他说了几句话就使这个人惊讶不已,他说,“你现在好了。但你过去受了不少苦,你小着的时候,不小心掉在了一个很低洼的地方,头上还挨了一块砖,要不是你命大,你不会有今天”。“在你十九岁时,受别人牵连,被关了几天”。他的话还未说完,来人就迫不急待地说,“太对了,太对了。就是因为那年到一位同学家里去闲聊,那位同学不知什么时候染上了大烟,恰巧赶上公安局抓他,也连自己一块卷了进去,三天后才被放了出来。你说我一次不小心掉进了很低的地方,头上还挨了一块砖,这可真是太神了,就是一次在田野里和小伙伴们玩,一不小心踩进了被包谷杆围着的废井里,随即有半块砖也同时掉了下去,砸在了头上,要不是大人来得及时,那可就危险了。你看,头顶上的伤疤还在。说着,他撩开了头发,头顶上露出一块明显的疤痕。这个事例对现代哲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时间的特征是一维的,是只能沿着哲学家规定的“持续性”、“顺序性”原则永不停息地向着一个方向行走,而且“绝对不会重复”,那么,如何解释通过易学文化可以对已往事件能够追知的现象。在这里,结论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易学文化所反映出来的逆时间问题。大量的易学实践一再证明,时间不仅具有顺向性特征,同时也具有逆向性特征,时间不仅是持续性的,顺序性的,也可以是逆向性的,重复性的。不然,就不可能追回已往时间里所发生的事物的情状。
其次,和现代哲学相比,易学文化具有“超现时”认知特征。所谓“超现时”,就是对将来必然发生而在现时还未发生的事情的过程和结果能够提前预知。大家知道,现代哲学关于时间问题的一个重要表述是“作匀速运动的一个点”,以点来定义,并强调“过去的时间已经过去,未来的时间还未到来”,就是从理论上既排斥过去时,又排斥将来时,只承认一个时间,那就是正在作这个“匀速运动的点”上的“现在时”。但易学文化的应用实践,再一次打破了现代哲学关于时间问题的限定。易学文化以术数体系为基础,以占筮演义为手段,以改造自然、社会和谋求人生幸福、体现人类存在价值为目的,为人们改造自然、社会或人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科学有效的时空理论模式。它包罗万象,纵贯古今,知往察来,无所不验。一个研易较精深,演义较准确,同时又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人,一个有机会接触过易学界朋友,或者对易学演义过程有过几次亲眼目睹的人,都应当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易学文化不仅可以推知以前已经发生过的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物的情状,也可以推知今后必然发生而在当时还未发生的事物的情状。比如,一个研易者面对预测对象,可以通过易学文化准确地推导和明确地告诉对象人,这件事明天怎样,后天怎样,这一个月怎样,下一个月怎样?或者明年怎样,后年怎样,再过若干年又怎样等等,为被测对象提供指导性帮助。如易学家邵伟华先生在一九八六年某月就通过易学预测明确地告诉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卢颖女士,让其在次年三月不要去西北方向,否则会有破身之灾,但这一忠告未能引起卢颖女士的重视,结果导致其在次年去西北方向出差路上车毁人亡。又如一九八五年二月二日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张震寰将军来西安接见邵伟华时,让他用八卦预测苏联党中央书记契尔年科有病能否治好,如治不好会在什么时间去世。当时邵伟华先生根据问卦时间加外应条件,断定契尔年科重病不愈,必逝于当年三月无疑,后果于三月十日病逝。受到张震寰将军的肯定和赞扬。本人不才,但对被测对象今后发展态势和最终结果的成功预测也是不乏其例。比如,95年帮一农妇预测宅基地之事:当时她让我预测时是在农历五月,她问我什么时候能够分到庄基地,我让她摇了一卦,详细审看解析了卦象后,告诉他当时分不到,要等到农历10月才能分到。她又问,看能分到什么地方,我告诉她,你的庄基地门前应该有一个大圆形疙瘩。这个大圆形疙瘩中间软,外边硬,但是外边包裹的东西比石头要软,比土要硬。当时就说到这里各忙各事。后来过了约有两年左右,大概到了98年春节前两天的腊月29日,因那时我的老母亲还在农村,过年回家时,我下了汽车后顺着铁路向村子走,蓦然看到在前头铁路北侧有一排新楼房,当走到近前时,正好那位妇女走出新房向外倒水,她一眼看见了我,就喊,“他叔,你啥时候回来,快进来坐,快进来坐”。我说,“我刚下车,怎么,你搬到这里住了”。她说,“还不是你一卦把我定到这地方了。你前年给我看卦时说,到农历10月才能分到庄基地,当时我咋也想不会到那个时候,我问你的当儿,正是村里酝酿分庄基地的时候。没想到还真是到了农历10月,整整过去了半年时间才分到庄基地。你还说,我家新宅基地的门前应该有一个大圆形疙瘩,你看,那不是。她说着,顺手指了一下门前。这时我看到确实有一大的圆形土疙瘩在他家新宅的正门前五米处左右。我突然想起在两年前给他预测之事。于是走近前去,仔细看了一下这个疙瘩,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十多年前这里是一片平整的庄稼地,庄稼地里栽有电杆,由于离村较近,一些人经常从这里挖土取土,还有人在这里打胡基,久而久之,电杆四周的土越来越少,地越来越低,最后电杆竟被悬了起来。一到阴雨天气,土层发软,电杆摇摇欲倒,有人怕不安全,建议生产队用烂砖蛋子、碎瓦片子搅和上水泥,把电杆周围仅有的一些土包裹了起来,作了加固。当我看到这个景象的时候,电线杆路已经改移,电杆也被拔掉,只剩下一个电杆窝子,一米多高的土疙瘩上长满了蒿草。对此事我也颇感神奇。为什么离分宅基地还有半年时间竟能提前预知,不仅能知道半年后将要分到宅基地的时间,同时还能知道这个宅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这究竟是何道理?这些都说明,通过易学文化不仅可以推知过去的情况,现在的情况,也完全可以预知将来的情况。这一事实反映出易学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超现时特征。对过去时间里发生的事物情状的正确推知,可以证明易学文化具有的超现时反映功能,但对将来事物情状的准确推知,则更可以为被测对象提供指导性帮助。如果按照现代哲学所规定的时间只具有“匀速运动”的特征,那么就不可能做到对在将来时间里才会出现的事物的情状的提前预知。不能做到提前预知,就不可能为被测对象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帮助。不能提供指导帮助,也就失去了易学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而,易学文化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且日益显示其光辉,也正是通过它的超现时特征,能够对人类社会进行有效指导的缘故。
易学文化的大量实践证明,如果按照现代哲学所规定的时间只具有一维性特征,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对已往时间里已经发生过的事物的情状能够追知的现象,也不可能发生对将来时间里将要出现而现在还未出现的事物的状况能够提前预知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中,不仅反映出时间所具有的一维性特征,即向着单一方向作匀速运动的一个点的现在时特征,同时也反映出现代哲学所无法解释的逆向时特征和超现时特征。
二、易学文化突破了现代哲学规定的空间概念,使三维度空间在有限的范围内得以无限延展。
现代哲学认为,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所谓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也就是物质所具有的上下、前后、左右伸张的性质。物质的空间特性平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一,表现为一定的体积。第二,表现为一定的位置。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常常使用多维空间的概念,如物理学中的“相对空间”和色度学上的“颜色空间”,但都只具有比喻或模拟的性质,并不表示现实的空间是多于“三维”的。这就是说,空间是一个三维度的几何构成,除此之外,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空间。这就是现代哲学理论关于空间的基本概念。在这里,请大家特别注意“一定的体积”和“一定的位置”中的“一定”二字。用“一定”二字作为限定词语,好象非常客观,非常公允和理性,但正是这个“一定”,又使现代哲学在和易学文化的比照中陷入了明显的尴尬境地。一定吗?不一定。一位演易者也许是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也许是在一个不算太大的其它场所,他的视野最多也只能看到几米、十几米,或者几十米远,如果在露天情况下,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凭着肉眼最多也只能看到几里,十几里,几十里的地方,再远恐怕也难以看清什么。但易学文化的空间概念却远远不同。它没有空间的限制,近在咫尺,远在千里,万里,都可以运用易学文化预以测知。一场体育比赛可能在中国,也可能在别的什么国家,但一个演易者可以足不出户,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可以测出谁胜谁负。易学基础较好者,不仅能测出谁胜谁负,还能够测出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的情况,以及各自能够获得的金牌的数量,过程之细,结果之准,常常使人为之惊叹。美籍华人刘子华教授一九四零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通过易学文化测出了远离我们地球几十万光年以外的天体,成功地发现了太阳系第十颗行星即木王星的存在,并精确地测定出它的速度、密度、距离和运行轨道,几十年后,随着天体观测手段的发展,英国天文学家马雷博士于一九八二年就在这一轨道发现和验证了这一天体的客观存在,遂成为科学神话。如果按照空间“一定”的原理,是绝对不可能完成这一预测的。我们即然在这个“一定”的空间,没有借助现代科技观测手段,仅凭肉眼说什么也不可能看到这一星体的存在状态,但仅凭一支笔,一张纸,运用易学知识就能够准确地测定它,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这一事实本身无可辨驳地证明,易学文化具有超空间功能。它是一门超空间的科学。它可以隔山望兔,隔河观鱼,在不离开这个通过感官能够捕捉到某种存在信息的特定的或者说一定的空间范围,感知到目光所不能及的极其遥远的那个另外的一定的空间的情况。在这里,易学文化明显地反映出它的特有的超空间特性,运用它,可以有效地延伸我们的感官系统,使我们成为真正的“千里眼,顺风耳”。
三、易学文化突破了时空的运动状态,可把变动不居的时间和空间定格为静止状态。
现代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与物质运动密不可分。一方面,物质的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另一方面,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也就是说,离开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可能的。但是,易学文化应用中却常常打破这一定律。凡是从事易学研究和应用的人都知道,不管是被测对象的过去和现在已经显现的信息和将来必然显现而在现在时间点上还未显现的信息,都可以将其通过一系列易学文字符号系统,用笔墨文字在纸张上书写出来,映现出来,并被定格为一种静止状态。它可以被长期保存,不管演易者在哪个时间点上和在哪个具体空间环境中去翻阅它,都可以读出它原来的信息。而原来被定格的信息本身既有时间因素,又有空间因素。在这里,本来是变动不居的时间和空间则可以被一页纸张所凝结封存。这种被纸张凝结的时空信息,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减少,也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增加。原来是什么信息,以后仍然可以读出什么信息。可见,易学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将变动不居的时间和空间凝结封存起来,使之成为静止状态。
另外,按照易学象数理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无不具有一种形象符号。这种形象符号也是对事物存在状况的全息定格。然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易学文化的解读,从这种形象符号的定格中也可以推演出该事物曾经有过的信息。如1993年夏天,一次我带一位易学界的朋友到我长安老家去玩,他是头一次去我们那里,对我们村的情况一点也不熟悉。由于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去,我们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显著的是大队搞规划,原来的街道都变了样子。在我家的西边原有一条的南北小街,原来住过七八户人家,因那里是全村比较低洼之地,每逢下雨,常常积水较多,这些人家在几年内都先后搬到高处去住了。当我和朋友路过时,只见一片残墙断壁。虽然这样,但我对原来的住户位置还是依稀可辨。我一边向家里走,一边观察着村里的变化,搜寻着当年的记忆。突然我的朋友指着和东边一条东西街道正对的一家拆迁户原址说,“你看,这个家里肯定要出精神病人”。接着又指着紧靠这家北边一面还未拆完的半截土墙说,“你看,北边的这一家主人是个外姓子人”。他短短一两句话,却使我愕然良久。这条街是我的后邻家,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先说北边,这一家主人原来姓高,但是招了个姓张的上门女婿,说有个外姓子人,这完全对应。而他指的紧南边的一户人家,老大原在铁路工作,后调回西安玉祥门内一橡胶厂,因患癌症英年早逝,由其大儿子顶替,没过几年,就得了精神病,被单位送回家照看,他四处乱跑,到现在也找不见人。老大的二儿子也一天到晚也是神不守舍,东颠西跑,咋也管不住。这家的第三个儿子不到18岁参军入伍,后因患精神病被部队送回老家,没过几年就自己跳井自杀身亡。这家的第四个儿子的孩子也是一天到晚神神儿的,村人都说迟早也是麻烦。在最近几天我又回了一趟长安农村,又听说这家第四个儿媳妇不幸遇车祸身亡。真是“屋漏偏遭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我比这家老大只小一岁,小时候又在一个班级上学,关系很好。每当我回长安老家,看到这家一片破败景象,看到老大的媳妇总是精神痿糜,面色憔悴,目光呆滞,说话有气无力,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她几近窒息时,心里就非常难受。但当年我初涉易学,不知道这位易学朋友是如何知道这些事的。现在我才明白,易学文化大厦是构建在时空理论基础之上的。时空包容一切,一切又都在时空之中。只要掌握了易学文化体系,明白了时空运动规律,我们就可以按图索骥,一目了然;就可以趋吉避凶,造福人间。
四、易学文化突破了现代哲学规定的四维时空模式,使四维时空随着意念的变化而成为任意时空。
现代哲学规定了时空的四维性,对时间和空间进行了严格的限定。认为一切物质的运动都离不开这个范围。但通过易学文化的大量实践发现,人们要预测的对象并不受这些时空维度的限制,它完全可以随着求测人主观愿望的变化而成为任意时空。如果把时空画成一个坐标,一长横代表时间轴,一长竖代表空间轴,而两轴线相交处为十字,十字中间为“O”点,“O”点表示现在时空状态。横线时间轴从“O”点向左边不断延伸,依此为—1、—2、—3、—4……,以至无穷,为负数系列,表示负时间或过去时;横线时间轴从“O”点向右,依此为+1、+2、+3、+4……,以至无穷,为正数系列,表示正时间或将来时。而竖线空间轴从“O”点向下,依此为—1、—2、—3、—4……,以至无穷,表示地,表示下,表示深度;竖线空间轴从“O”点向上,依此为+1、+2、+3、+4……,以至无穷,表示上,表示天,表示高度。而中间“O”点为中,表示人,表示现在时空状态。这样,这个时空坐标从时间上来说,则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维度。从空间来说,则表示出上、中、下或天、人、地三个维度。那么,如果画一条斜向的直线呢?它不仅可以表示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间维度,同时也表现出上、中、下三个空间维度。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易学文化在预测时表现出的时空状态,至少可以反映出六个维度的信息,比现代哲学规定的时空四维论多出两个维度。那么,如果事实上预测者在预测时绝不仅仅只是在时空坐标上画一条直线,它可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立体,围绕中心点画上八条、十条、几十条、几百条、几万条乃至于无数条直线,这些直线四面幅射,直到画满一个面,形成一个由无数条直线组成的无穷大的时空网络图,在这个由内向外向无限远的距离幅射的时空网络图上,有无数个时空维度和无数个时空交叉点,任何一个点上都有一个全息全能的信息码元,你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任意一点上进行切割检索,需要哪一个时空点上的信息,只要求测人意念一动,即可随时提取。比如,你想检测一年前、两年前、若干年前或者一年后、两年后、若干年后任意一段时间的信息情况,或者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你想要检索某个方位、某段距离范围内的具体信息状况,只要在预测时加上一个意愿,就可以通过易学文化反映出某个时间和某个空间的信息状况。比如,一次回长安老家,本村一个叫存善的人前来预测,他先是什么也不说,只是笑着让我测测他上个月家里发生过什么事,我让他摇了一卦,根据卦象,我告诉他是他的大儿子在上个月发生了车祸,自己倒没事,而是把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给撞了,受了不小经济损失。我平时不太回长安老家,不知道他家里的情况,只是根据卦象分析的。没想到那人说,“你说得很对,是大儿子上校在上个月开拖拉机时不小心把一个小女孩撞了,伤势严重,幸亏咱公路管理处有人,最后陪了几千元把这事平息了”。还有一位妇女,听说我研究易经,想试我水平咋样,一天下午也笑眯眯地找来,说让嫂子摇一卦,你看咋家里前天把啥丢了,结果一卦出来,我一看,说,你前天丢失了一只小猫,不过不要紧,今天上午就又回来了。接着我就没好气地批评说,为这事你也值得问卦,没事再别来干扰了。她却笑着说,嫂子听说你的卦很神,是想来试你咋样,你的卦可真准,就是前天把猫跑丢了,找了两天没找着,真的是今天上午自己回来了。我这卦就是专门想试你的,你还真测得这么准。还有一次,一个人想试《易经》灵不灵,铜钱都拿到手上了,一下又想不出要问什么事,突然,他督见门口有一熟人经过,就随口问起这个人的父亲是个干什么的。我还未及细看卦象,这时我的一位外地来的易学朋友一看卦象,就没好气地说,“是干什么的,是个土匪!,你就不要再问了”。那人的父亲解放前在当地确实是个有名的土匪,老年人都这样说过,但这事只有我们村子的人知道,我的这位易学朋友是第一次跟我到老家玩的。根本不知其人底里,但却一言中的,说得那么准。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可以证明,易学文化所反映的时空信息有一个与现代哲学截然不同的特征,即可以根据求测人的需要或心理的变化而成为任意时空,没有什么可以限制约束。
五、易学文化体现了宇宙大道的基本精神,即“无”的本质特征,使四维时空变成为无时无空。
现代哲学认为一切物质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运动,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但从易学文化应用的大量实践来看,无时无空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既然宇宙时空信息是一个向四面无限放射的网络状的模式图,它的时空交叉点又排列得极其细密,有着无穷大的信息含量,又可以根据求测人意愿的变化在任意的时间里对时空信息进行任意切割检索,那么,就没有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时间与空间。既然时间和空间是那么变动不居,任意所为,那么,也就等于没有时间和空间。无前无后,无左无右,无上无下,无内无外,无过去,无现在,无将来,无天上,无地下,无人间,无万事,无万物。总之一名话:无时无空,无方无所,无事无物。只所以人们还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中用到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那也只是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便罢了。而真正的大道或者说最高境界是没有时间和空间这一概念的。这种“无”的状态的出现,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的反映。这和科学家在高能物理实验室里观察的两种性质相异的基本粒子互相碰撞后会出现湮灭、具有相斥和相引两种性质的物体在抗力和引力完全相等的情况下会出现力量平衡消失的情况非常相似,是不同物质的不同属性之间相互作用或抵消的结果。人们常说,“佛学的最高境界是‘空’”,“道学的最高境界是‘无’”。但要真正要悟到“空”和“无”决非易事。几千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历尽艰辛,苦苦求索,一直在努力寻找着宇宙间的原初物质,探寻着宇宙间的终极真理,体悟着有与无的根本奥秘。但真正有所通悟者凤毛麟角,廖若晨星。据传,神秀与惠能都在修习佛法。神秀是知识份子,惠能一字不识。经过很长时间的修炼后,神秀自认为自己功德圆满,已经体悟了宇宙大道,于是在庙里的墙壁上写下了“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只要勤打扫,终不惹尘埃”几句话表示自己的悟道境界。庙里的和尚们都赞叹神秀聪慧异常,把道彻底顿悟了,下一届佛祖非神秀莫属。而惠能看了后不以为然,就让会写字的和尚代他在墙上写道:“身非菩提树,心非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第五代佛祖弘忍看了神秀的悟道诗后只是摇头不语,而看了惠能的几句话后却眼中放光,默默点头。当晚就把第六代佛祖的衣钵传给了惠能,自己放心地坐化圆寂了。可见,能真正悟出“空”就是达到了和佛祖一样的境界。佛经云:“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又云,“彼佛利乐诸有情,唯佛与佛乃能知,声闻圆觉满世间,尽其神力莫能测”。就是说要悟到无与空的境界,只有佛与佛之间才能知道,而满世间的菩萨和罗汉,由于没有修炼到那样的高度,就是费尽他们所有神奇的智慧和力量都不可能明白这层道理。可见要真正悟到“无”的至高境界是“难上加难,难之又难”、“难中之难,无过此难”的事情。然而,易学文化“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用之言天,天不出其外,用之言地,地不出其内,用之言人,人不出其中”。大到太阳系、银河系、星云集团、宇宙白洞、黑洞,小到电子、中子、质子、夸克,无一不体现它的规律。它是整个宇宙运行的模式,通过它,我们很容易地明白了“空”,理解了“无”。
六、易学文化突破了现代哲学关于时间和空间问题的基本常识,揭示出了时间和空间有开始也有结束的巨大的宇宙自然的奥秘,为中华新国学的诞生,也即中华“零学体系”的创立开辟了道路。
易经是宇宙运行的基本图式。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星云团,宇宙的白洞、黑洞,小到电子、中子,质子、电子,夸克,甚至比夸克更为精微的光子、单子或奇子,它们的运动图式都不出其外。世界科技史一书的编者,美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博士说过,“形象动荡的太极图,深深地蕴藏着宇宙间的根本奥秘”。太极图中的阴阳鱼,正是可见宇宙与不可见宇宙间的全息影像。老子教导我们要“知其白,守其黑”,要隐显同观。我们认识宇宙,要能够领悟圣哲老子的大智慧。要能够认识和把握可见宇宙与不可见宇宙的整体。不能“见木不见林。见体不见魂;见术不见道,见形不见神;见文不见义,见末不见本;见白不见黑,见显不见隐。现代哲学认为,时间没有开头,时间也没有结束。而太极八卦理论却无情而又令人惊鄂地打破了这一观点。研究过易学文化的人都知道,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对,阴阳互根,阴阳互转,阴阳互换。正所谓“阴阳顺逆妙难穷,二至还乡一九宫,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来一掌中”。《奇门遁甲》是易学文化门类中最高学术之一,遁甲盘式共有天盘九星、地盘八卦、人盘八门等信息元素,共分九个宫位,阴阳十八局。阴阳十八局中,有阳九局,阴九局。从每年的冬至节起,为阳遁,奇门遁甲盘是按照从一到九的宫位由小数到大数顺向而行,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的顺序进行排列布局,也即阳九局,而每年的夏至以后为阴遁,奇门遁甲盘是按照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的顺序进行排列布局,这两种布局的方向是相反的,是一顺一逆排列的。这种方向相反的排列方式,即寓示着有两种不同的时空存在状态。也即在阳性的时空点上布局,可以理解为阴性时空的结束。在阴性时空点上布局,也寓意着阳性时空的结束。这就揭示了一条真理,也即宇宙间存在着阴性时空和阳性时空两种不同或相反的存在状态的问题。这两种状态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当一种状态显现或存在时,也就意味着另一种状态隐遁或消失,当一种状态隐遁或消失时,也同时意味着另一种存在状态的显现或存在。两者不能同时显现,同时存在。这就向人们表述了一个真理:时空是一定界域或一定范围内的时空。而作为一定界域或范围内的任何时空的存在或消失都有其必然性。也就是说,从一定范围内来说,时间和空间有开始,也有结束。不可能像现代哲学所描述的那样,一种时空状态是没有开头,永远存在的。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长短相形,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深刻地论证了这一现象。同时,也揭示出另一条真理,如果阴阳两种时空同时存在,就是相互阴阳抵消的零状态。而这两种运动状态合为一体时,也就是阴阳相交,天地相合之时,也就是宇宙自然回归道零,零学文化昌行天下的时候。所以,易学文化的这一原理,同时也开显和印证了人类文化的最高学问即“零学”文化体系的存在价值,而零学文化也必将为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引领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为保护地球,呵扩家园,挽救人类与地球众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可喜可庆的是,在我们中国,现在已经有一大批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开始注意到这一现象,并进行了大量和深入的探索。以“胡零”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哲人,已经依据易学与老学的理论,创建了“零学”文化体系,为创新中华国学文化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的零哲学,零思想、零理念和零文化必将引领整个人类文化的未来走向,使中华文化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文化的巅峰。
七、易学文化构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时空体系模式,充分体现了简易、变易和不易的本质特征,是现代哲学及其它文化现象不能比拟的。
易学文化的超时空功能,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反映了宇宙大道的基本精神,即:时间不仅具有“顺向性”特征,且具有“逆向性”特征;不仅具有“匀速运动”特征,且具有“超速运动”特征。空间具有“有限性”,也具有“无限性”。时间和空间不仅可以作为“运动状态”存在,也可以作为“静止状态”、“任意状态”存在;同时,时间和空间可以是“存在”的,也可以是“不存在”的,“无”也是时空的一种存在方式。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易学文化具有极其丰富的科学思想,它打破了现代哲学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生硬限制,使现代哲学陷入了窘境。易学文化的这一超时空反映功能,已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并在实践中自觉地加以应用,成为无可辨驳的事实。但也有一些人对此不置可否。有一种说法认为,如果说,易学文化具有超时空功能,那么,其它文化也应该具有这种功能。比如,录像、照相、影视片、图书资料等。一张儿时的照片,可以反映出多年前自己相貌的信息状况,一部现场录像片和影视纪录片可以反映出当时的信息状况,一本历史书籍可以反映出以前的信息状况,一部社科书籍可以推断将来的社会形态等等,这些不也是超时空现象吗?这些话,乍一听似乎也有道理,但仔细分析,还是有着鲜明的区别。本人认为,录像、照相、影视资料片、历史或社科图书资料,其信息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反映,但一张照片和一部录相片只能记录和定格当时的信息状况,而不能记录和定格以前的和以后的信息状况:一部历史图书只能反映过去和当时的信息状况,也不能反映今后将要出现而在当时还未出现的事物的状况;一部影视片可以反映当时的一些信息状况,也能以科学幻想的的形式导演出已往和今后的状况,比如,儿童科幻故事片中主人翁可以通过时空隧道提前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未来世界,又通过时空隧道返回到侏逻纪或白垩纪时期等等,但这必定是一种想象罢了,不能全面地、随机地、准确地反映所需要的信息状况。易学文化的这种简易、变易和不易的特征和其它文化现象相比,其优点十分明显。
关于易学文化的超时空功能问题的讨论就到这里。为使我们这次研讨会更能贴近实际,引发大家对易学文化进一步关注的热情,我想做一些相关链接:
(万里长城)一是和古人古事与我的朋友之事作一个链接。风水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时空问题。人们熟悉的万里长城,过去都认为是为了有效防御外敌侵略而修建的。但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实际上是始皇赢政采纳了吕不韦的建议,为了接引崐崙山的龙脉祖气所建,同时开建的还有阿房宫、秦始皇陵等作为承接龙气的配套工程,其目的都是为了汇聚风水之生气,以图江山之永固。据说如果不是秦皇暴政引起天下不满,致使风水大师黄石公对其做了手脚,大秦江山至少可延续千年以上。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周瑜分别为蜀吴军师,他们都很博学,特别是在运用中华易学文化方面很有造诣。他们背对着背,用《奇门遁甲》术推演联合攻曹秘计,都得出了用“火”进攻曹军的方略。但他们在命运上总是棋差一着,遂有周郎“既生瑜,何生亮”之叹。究其原因是周家祖坟葬在了一面开满白亮亮的银雀花的山坡上。而张陵给诸葛亮祖父选的坟地则在一片开满着黄灿灿的金雀花的山坡上。雀者,朱雀也,文化之象也。所以诸葛亮和周瑜都很爱文化,都对中国最有魅力的群经之首《易经》有精深研究。白色的银雀花和黄色的金雀花开满山坡,预示着这块坟地的后人要在文化上出人头地,但银雀花与金雀花那个更好,从形象上看,当然黄金贵于白银。所以,在每一关键时刻,机缘总是向诸葛一边倾斜,周瑜总是略输一步。就这小小一步,致使天下大势发生了根本改变,二人的命运也成为定局。曹操的祖坟原来不好,张陵为感谢其父曹嵩顿饭之恩,帮其迁葬在天炉峰之巅,此峰山体雄伟,形似炼丹香炉,下有涡河之水环绕而过,按地脉道而论,这是一丹炉大龙穴,可出一代治乱世,安天下的万人豪雄。只因曹操叔父曹褒对此穴大益长门心有不平,趁人们迁坟忙乱之际,暗中在墓道底下埋放了一条蛇,搅腾得真龙之气难以安定,造成曹操性格多疑多变,虽有吞天吐地之志,经天纬地之才,终难成一代君王,被历史评判为“治世之良臣,乱世之奸雄”。刘备祖坟葬于玉兔山上,玉兔为平和之象,故刘玄德能与人为善,义气待人,遂有诸葛、关、张、赵、马、黄等文臣武将追随,后成三国鼎足之势。西施因祖坟葬于形似莲花之地,遂有倾城倾国之美。孟姜女因其祖坟葬于狮吼虎啸龙吟之穴,故有哭倒长城之谈。以上当然只是传说。
(成柏黄道)关于易学时空问题,中央电视台10频道也作过相关节目。10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一开始就有一个巨大的风水罗盘在音乐声中旋转而来,上面清楚地闪烁着标有中国古代八卦符号、十天干符号和天宫28宿星斗的名称。中间还有一个表示或象征北斗七星的杓子。前些年有一位在咸阳工作的朋友叫成柏林,他很喜爱风水文化。他写了一本厚厚的调研资料,说是他亲自调查了数百名肿瘤患者或其家属,发现患这种病的人竞有70-90%都在家里的“绝命方”住着。“绝命方”是一个风水的方位概念,也是一个时空概念。“绝命”就是没命的意思,仅从名称看就很不吉利。可没想到真被成老师给证实了。今年以来,有人介绍了一位在京的朋友,名叫黄道,他拿来一本印制精美的介绍资料。那上边除了有很多文字,还有好多张彩色照片使人很开眼界。黄道老师手上拿着风水罗盘,分别站在北京正在建设的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水立方、北京中央电视台大厦、公安部办公大楼和北京零公里标志设置等工地,和北京市副市长、奥运场馆总指挥陈刚等相关领导在一起合影。他和这些领导人员都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站在一起。他们的身后是建设工地,工地上搭着很高的钢管脚手架,有很多工人正在如火如荼地忙碌。要知道,这些正在施工的地方不是一般人随便想进就能进的。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值得深思。中国人很讲实用,很注重“求真务实”。虽然不少领导人口里不说,但心里都有一本帐,真理与谬误,是非与对错,他们自有辨识,自有选择。就是说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很重视时空方位问题。
(霍金天文)三是和天文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链接。就是我的这篇关于《易学时空论》的论文写于2000年,获奖于2001年,发表于2002年。大约到了2004年左右,一次我到钟楼新华书店浏览,无意间发现了湖南科技出版社最新推出的“第一推动丛书”,而英国彼得.柯文尼、罗杰.海菲尔德与史蒂芬.霍金博士的《时间简史》、《时间之箭》作为“第一推动丛书”的最重要著作,在书架上熠熠生辉。我随手翻了一下,里边的一些基本观点使我大为震惊。霍金等博士是当今天体物理学界最为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关于宇宙大爆炸学说为天体物理运动提供了当今认为是最合理的解释。而在他们关于宇宙时间与空间问题的论述中,有许多观点竟然和我极为相似。他认为,整个宇宙来源于一个不足一立方厘米的物质,它的质量大得不可思议,重量大得不可思议,能量大得不可思议,如果将这一物质放在地球这么厚的钢板上,它就会像钢珠放在水中一样瞬间就会沉了下去,宇宙间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承载得了它。正因为它是那么致密,到了密得不能再密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奇点,在这个奇点里,整个宇宙处于极度浓缩状态。接着物极必反,就会发生质的转变,产生宇宙大爆炸,从而诞生出星云团、银河系和我们整个宇宙。他认为,时间不是无始无终,不是一直顺向转动,时间有开始,时间也有结束,时间有正转,时间也有倒转。时间也应该有相对静止。不管有没有高级生命对它计时,而真正的人类时间自宇宙大爆炸之时就诞生了,这时它的方向是顺时针转动,但当宇宙爆炸到一定极限,所有星际都在向外扩张到很远的地方时,中心的物质极度空虚,再也没有向外推动之力时,就会出现相持状态,时间就会静止。接着继续下去,会产生宇宙大塌缩,出现喷发到外面的物质向内回流的状况,也即黑洞效应。从这一刻起,不管有没有高级生命对它计时,而另一种时间开始了,这种时间的特征是逆向运动。科学家描述说,“那里的时间方向跟我们所熟悉的方向相反。那里的人们从坟墓里升出,皱纹从脸上消失,然后回进母胎?在那个世界里,香气神秘地凝结成香水,钻入瓶中;池塘里的水波向中心汇聚,弹出石头;破瘪的橡皮膜自动膨胀,密封成气球;光从观测者的眼晴里射出来,然后被星球吸收。地球上的时间也会开倒车,我们也都会被过去吞没”。科学家认为,在整个宇宙中,同时存在着白洞和黑洞效应,也就同时存在着逆时间和顺时间。现在射电望远镜可以看到120亿光年到150亿光年以外的天体,仍然看不到宇宙的边沿。科学家们借助射电望远镜,每天都可以看到超新星的爆炸、新宇宙的诞生,同时每天都可以看到宇宙黑洞在大量地吞食着日月星晨。这就是说,从整个宇宙而言,顺时间、逆时间、静止时间、超时间是同时存在于宇宙一个无穷大的统一体中。这些观点,和从易学文化中推导出来的观点是那么惊人地一致。要知道,霍金等是那么博学,而且又是站在牛顿、爱因斯坦等环球巨人的肩上,借助于现代的最新科技手段——高能物理实验室、射电望远镜、强子对撞机等先进条件而创立的理论成果。在这些科技硬件的背后,有着一个个庞大的国家机器的支撑,又有千百年来,特别是近一两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千千万万名科学家和数不清的科技工作者、后勤保障人员等全部智慧与生命的支撑。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同样伟大的结论竟然能通过我们这些极为普通之人用极为简单的易学八卦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导出来,这能不令人惊讶吗?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惊叹中国古人的伟大创造,不能不惊叹易学文化的强大魅力,不能不惊叹易学文化的科学内涵。我们的老祖先们能够在远古时代、在科学技术严重落后的原始条件下创立出易学八卦,并形成一整套易学文化体系,这不独是对中国,也是对世界整个人类的巨大贡献。林清泉先生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而周易八卦是放之宇宙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是,正像目前最伟大的科学家都不敢说自己的学说是最完美的一样,我们也不敢说易学文化是宇宙间最完美的文化。然而我们可以大胆地说,易学文化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是迄今为至我们能够认识到的最好的和最完美的文化之一。我们应该为她自豪、为她骄傲,为她欢欣鼓舞!
这次报告会的主要内容大概就是这些。总结今天的报告,我想,至少可以让大家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易学文化突破了现代哲学规定的时间概念,在认识论上比一维时间多出“逆向时”和“超现时”两个维度。也就是说,时间不仅可以正转,也可以加速前进。这就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突破了我们思维的常识。给了大家一个大大的惊奇。
二、易学文化突破了现代哲学规定的空间概念,使三维度空间在有限的范围内得以无限延展。也就是说,空间可以突破,可以不受其局限。可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这是第二惊奇。
三、易学文化突破了时空的运动状态,可把变动不居的时间和空间定格为静止状态。也就是说,时间有开头,时间也有结束,时间可以静止,空间可以固定,万物可以不变。这是第三惊奇。
四、易学文化突破了现代哲学规定的四维时空模式,使四维时空随着意念的变化而成为任意时空。这就是说,法由心生,境由心造,万法随心,心地法门。心可转物,万物随心。这是第四惊奇。
五、易学文化体现了宇宙大道的基本精神,即“无”的本质特征,使四维时空变成为无时无空。这就是说,自然世界万物都是空的,虚的,或者不存在的。所谓存在,只是人们的认知感而已。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尽为虚空,不为过也。这是第五惊奇。
六、易学文化突破了现代哲学关于时间和空间问题的基本常识,揭示出了时间和空间有开始也有结束的巨大的宇宙自然的奥秘。充分体显了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长短相形,音声相合,前后相随”的深刻哲理,开显和印证了道德文化的最高学问,为中华零学体系的创立开辟了道路,为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引领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为保护地球,呵扩家园,挽救人类与地球众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是第六惊奇。
七、易学文化构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时空体系模式,充分体现了简易、变易和不易的本质特征,是现代哲学及其它文化现象不能比拟的。即时间有开头,时间有结束,时间有正转,时间也有倒转,时间均速运动,时间也有超速运动。这是我们过去无论如何也不敢想的。这是第七惊奇。
以上就是我今天报告的主要目的和效果。通过今天的报告,使大家能够认识和敢于承认易学文化的超时空功能,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启发思路,丰富和完善现代哲学的理论内涵,正确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继承中华文脉,弘扬中华国学,发掘祖国宝藏,为人类科学理论与科技文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促进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幸福文明作出共同努力。
作者:阎靖元老师
投稿文章,不代表华夏大易学社立场,如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不注必究):https://www.cnddy.com/1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