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生命

古往今来,人类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不只是形体的进化,而伴随着形体进化的过程,則更多的是思维的进化,各种文化的产生,致使人类的进化的内容更加丰富。文化的不断提升,使进化转换成进步,文化的不断进步导致文明的出现,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易学》文化就是众多花朵之中的最亮丽的一朵。这朵奇葩的最可贵之处就是易学的思维方式,运用易学思维方式,有利于理解各种事物的源头、发生、发展、运动、停滞、消失、转化的过程。易学思维是人类各种思维的集大成。易学思维在其本身潜伏地包含着其他一切形态的思维方式,直到现在,这个过程还在不断的充实与完善之中。为此,探求生命的奥秘及其源头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文化进步的一个组成部分,让我们用另一种视野来探求和反思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能会使我们有一种全新的感受。由此而会使我们的思维更加充实,更加完善。

首先我们要确认易经的产生源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总结,“相、数、义、理”成为易学的四大组成部分;“理”(告诉人们什么在理,什么不在理)就是这个总结之果,“理”来自于“义”(经文,经文是说理的),“义”源于“数”,“数”源于 “相”,(所有这些根源于“图”,史前的〖图数〗时代非后人妄谈,而是一个被遗忘的时代,此文在此不做探讨)。所以说:

易经的产生源于八卦,八卦产生源于相数,相数源于圭卜,圭卜是人追求掌握自然知识的一种行为手段。恩格斯认为;“辩证法是被当做关于一切运动地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来把握的。这里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辩证法底规律对于思维地运动以及对于自然界与人类历史中的运动必须是同样地适用的。这样的规律能够在这三个领域的两个领域中,甚至在这所有三个领域中被认识出来,而形而上学的因袭者却不明白他所认识的只是同一个规律。”《辨证法与自然科学》恩格斯著 曹葆华、于光远译 人民出版社1951年8月初版第139页易就是描述同一规律。

而易学思维是在对于天体自然界观察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过程是在不断掌握与校正时间的过程中完成的(空间与时间是其本质的东西),所以易学方法对于思维运动、对于自然界与人类历史中的运动是同样适用的。正确认识与评价易学的可取之处才是对历史及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笔者通过对八卦符号多年研究,运用一切都在不断运动及变化的思维方式,提出体性八卦概念,绘制了事物变化组合(乾首2017)与分解(坤首2017)的图谱。(因篇幅问题后附图谱部分)

圭卜的结果

人的圭卜行为发现了地球与太阳的秘密。圭卜画出来的图形被后人称之为《河图》,河图源于人捕捉到太阳的光线照射到地球地面的障碍物所产生的影子,将影子的端点随着一个固定的轴心(圭根。“根”字为《帛书易》之中卦名)在不同的时间季节绘画出不同的曲线。这种曲线在有太阳的时刻,就会产生,在夜间及阴雨无太阳的时候而影子就消失,所以在一日之中影线会出现左右断断续续间隔的情况,而每天与每天又会上下间隔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有规律的图形,笔者认为这种图形就是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河图”之图。

曲线与空间的结果

我们在这里所要讨论的是曲线产生的要素。1;太阳光线,2;地球地面,3;地面障碍物,4;人。下面让我们分析上述四种要素产生的顺序及性质,太阳是固有的,地球的地面是固有的,地面的障碍物是随机的,人是随机的。通过对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所见到的曲线,缺少上述四种要素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可能形成。从空间上来讲,必须还有两个要素,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即上至天,下至地,没有这个空间,上述的四种要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所以,建立一个适宜的空间,是首当其冲的。曲线的最终结果是上抛物线与下抛物线的中间由一根直线相隔(汉字的川字如果横过来及可理解,无独有偶,《帛书易》中就有一《川》卦)。通过曲线的形成,使我们重新认识一个不可或缺的超级因素;空间。

综上所述

曲线源于在一个空间(太极)使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的地面上(两仪),人利用障碍物和障碍物的影子及太阳与地球地面的条件,捕捉到使曲线产生的过程。所以我们说,曲线在没有人类之前就已经存在,曲线是自然所固有的,是人发现了这个固有的曲线。人类通过对曲线的探索,使自己知道,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自然气候是怎样变化的,在时间与气候的变化过程中,人与动植物会随着一起发生变化,所以就有“仰观天,俯察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说法。不论是人与动植物,还是自然界,还是人的思维认识程度,或者是其它任何变化;所有的这一切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会打上时间的烙印。通过对烙印的研究,就会确定时间,反之,通过对时间的研究,就会确定某事物的变化法则,由此而形成了一种时间是决定一切变化的根源的思维模式。同时也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所以一切(主要包括地球系统范围之内的一切)变化不断打上时间烙印,时间同时又在使一切(主要包括地球系统范围之内的一切)在不断发生变化,二者相辅相成。

怎样能够做到从整体上来把握某一个事物。我们的祖先正是发现这种先天固有的曲线的智慧者之一,由此而产生了人类最伟大的文化之根(无独有偶,帛书易中就有一《根》卦);中华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文明由此而产生,引领人类文明走向辉煌。从更大的整体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成为这个民族的优秀品质。

从整体把握事物

什么是整体?就我们地球人而言,这个整体最小也必须界定在地球太阳月球这三者之间所构成的范围。

整体的成因

地球太阳月球三者构成的三角,对于每一个角,都有一个±90°范围的对数,随着角度的变化,所对应的函数也在变化,我们可以说,所谓的数字实际就是函数数字的变化,通过函数数字可以理解产生函数数字的哪个角。这个角就是圭的端点。这个端点的变化是在太阳光线的作用下变化的,太阳的光线揭示了圭点角度变化的秘密,这个秘密彻底揭示了我们所知道的一切事物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掌握了这种规律被综合为易,违背这种规律就是难,在难易之间构成了一部被传世的经书;《易经》。探索生命的过程即起源也不例外地被列入其中。

生命的起源

由此我们想到了生命,生命的产生的探索同样应该从整体上去把握,生命不应该只是地球的产物,生命应该同样是由一个空间、太阳、地球、地球地面空间特有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生命在上述条件的前提下,由太阳系的彗星与地球的共同作用而产生。

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规律

不同事物之间所具有的相同规律,这正是具有时间烙印的思维得出的认识,太阳系的彗星穿梭于太阳系的各大行星之间,无休止的循环往复,而正是这种无休止的循环往复的运动方式成为一切物质运动所遵循的运动规律。人类的母系社会时期,一个一个不断运动的男子(类似于彗星)穿梭于一个个的以妇女为主宰的固定的部落(类似于行星及地球)之间。生命的延续由此而完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太阳系的组成过去是九大行星,现在是八大行星,没有谁把彗星当回事。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地球生命是由彗星与地球的共同作用生成的,而不是地球自己内部单一作用生成的。

共同规律之中看不见的背后

在我们的祖先那里,已经告诉我们,彗星被称之为扫帚星,扫帚星又被称之为丧门星。那么,为什么彗星被称之为扫帚星、丧门星呢?在不同的可见彗星过后,就会有部分彗星长长的彗尾扫过地球,这种扫过的方式会给人类地球带来新的微生物,新的微生物意味着新的生命的产生,这些新产生的生命就会以不同的方式取代部分原有的生命,即取而代之。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生命的低级阶段的部分的产生,必然会促使生命的末端的部分的淘汰,这就是规律。

我们知道,1996年至1997年之间,被宣称回归周期为2400年的海尔·波普彗星飞临地球,时隔6年,2003年地球爆发了骇人听闻的非典。那么地球的人类、动物、植物的各种瘟疫传染疾病的产生,是否与彗星有关?我们想,这些现象绝不是偶然产生的,它的背后一定有我们鲜为人知的原因。如果地球的人类、动物、植物的各种瘟疫传染疾病的产生与彗星无关系,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对彗星有那么大的忌讳。这种忌讳只有一种原因可以解释,那就是每当彗星近距离飞临地球之后,地球人类近期必然会遭来祸害,尤其是具有相当广泛的传染性疾病,使其中的部分人丧失生命,久而久之,当人们意识到这种规律性的时候,对于彗星的恐惧可见一斑。反之,这种现象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生命的二重性(阴阳交配性),具有阳性的彗星与具有阴性的地球,通过一定方式的交配,地球孕育了生命。

母系社会的走婚形式类似于彗星的回归的这种具有共同规律的模式,足以说明生命的起源源于彗星与地球的共同作用,这种宏观的模式被微观的继承,我们的地球生命中的动植物的延续都是以雌雄交配的方式来完成的,即使个别植物的内部封闭交配也是雌雄同株完成的。生命就是完美的对立统一的结果。用一个伟人的话说:“……直到现在,这还只是一个思想,或者说还只是一个假设。”《辨证法与自然科学》恩格斯著 曹葆华、于光远译 人民出版社1951年8月初版第120页

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我们的思维始终停留在地球这个所谓的封闭系统之中,思维的封闭的世界观制约了人们的认识,而不能跳出地球封闭的系统,殊不知地球封闭系统之外的因素远远大于地球内部的作用,我们对于整体的的认识在向外层突破一个范围,由地球封闭系统向地月系统迈进,由地月系统进入日地系统,那么对于我们所谓的制约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及信息就会有新的突破认识,同时也会使很多困扰人类的难题得以解决。

独立的自我封闭系统

所谓的独立的自我封闭系统,就是具有相对的自我运动或不靠外界动力而可以自己运动,这就是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例如;一个正常人自己可以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借助任何外界力量,能够从一个空间运动或运动到另一个空间。如果是人身体的某一个肢体或某一个部件,就我们现在所知,在我们现在所认定的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从一个空间运动或运动到另一个空间的。正因为有了这个空间,所以一个完整的正常人,具有了独立的自我封闭系统,通过呼吸与外界空气的交流过滤,得以生命的活力。对于一个正常的人而言,生命首先取决于一个适宜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可是一般我们又很少提及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久而久之,把生命与空间隔离开来了,形成了究其末忘其本的思维习惯。也就不习惯从整体去把握去考虑问题了。

结论

一个个具有椭圆的运动轨迹的因子穿梭于几个近似于圆周运动轨迹的过程,到达一个范围的引力中心,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向中心(我们姑且把这个中心称之为领导)汇报之后,通过另一路径向另一个中心返回,把中心领导的精神一路传达下去,犹如信使一般,肩负着上传下达、反馈信息的使命。这种运动规律不论是在宇宙中,还是在我们的人类社会,或者是在思维领域,具有相同的运动模式。这就是恩格斯所讲的普遍规律要适应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中的两个,或者是这三个领域都适应。由此看来只有太阳系统的构造及其运动规律和各个子系统的构造及其运动规律才能准确反映出适应上述三个领域的普遍规律。为此笔者首次公开为有志研究“在思维领域及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运动中能够被认出来是同一个规律”者提供部分体性图谱,起到拓宽思路,从最简单入手,从天体着眼。

“一切有机世界的化学研究最后归到一种物体上来,……这个物体就是蛋白质。 ……,蛋白质在其本身潜伏地包含着其他一切形态的蛋白质。……直到现在,这还只是一个思想,或者说还只是一个假设。”《辨证法与自然科学》恩格斯著曹葆华、于光远译 人民出版社1951年8月初版第120页

“科学底分类。每一种科学是分析单个的运动形态或一系列相关联和互相转变的运动形态,科学底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态本身之依据其内在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科学分类底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

《辨证法与自然科学》恩格斯著曹葆华、于光远译 人民出版社1951年8月初版第109页

作者:马仲图老师

投稿文章,不代表华夏大易学社立场,如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不注必究):https://www.cnddy.com/1179.html

(0)
华小易的头像华小易特约采编
上一篇 2020年7月14日 下午6:15
下一篇 2020年7月14日 下午6: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易学社

2022052108253076

投稿邮箱:cnddy@163.com

商务合作:ccymg@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的9-18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