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底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底蕴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它吸收借鉴了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续了中华文化的杰出智慧和优秀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和自豪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和力量源泉,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是我们自信的表征。

文化事关国运兴衰、事关国家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才会有坚守的定力、奋发的勇气、创新的活力。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因此才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成为人类文明中唯一文化没有断流的民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稳定的精神基因,积淀了我们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有了它,一个民族便可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可以更好地知道自己以何种方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一个民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资源。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外来文化如何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

一个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和辨识符号。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历来有很强的文化自豪感,汉代气韵、盛唐气象,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足以傲视世界文化史,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人增加了底气和骨气,是当今文化创意创造最持久的源泉。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正是基于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布局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被提升到了文化战略的高度。面对浩瀚多彩的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著名的“双创理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价值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这不仅体现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宇宙观(自然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和而不同、贵和尚中的文化观,还体现为诚实守信、厚德载物的道德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世界观,等等。当今时代,这些优秀文化成果依然滋养着当代中国人,并以其活态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些独特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思想文化资源,被充分吸收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成为中国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思想支撑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的重要思想理论源泉。一方面,它回应了“我们究竟从哪里来”等问题;另一方面,它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中华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在中国文明型崛起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依然会为世界和人类文明作出更多重要贡献。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满怀豪情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之义

中国古代先哲历来以虔诚之心、敬畏之感厚德载物,他们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提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君子义以为质”等理念,构建了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文明观。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为了从中汲取丰富营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从而进一步展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这些思想理念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有着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断深化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认同感。可以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之义,需要我们认真领会、深刻理解。

文化自信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中国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为理论的提炼升华提供必要支撑,不断丰富人们的心灵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信心满满地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范玉刚 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博导)

发文IP属地:北京,本文来源:投稿、转载或按书籍打字整理,已标注作者。

录入者:华小易,如转载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https://www.cnddy.com/104.html

(23)
华小易的头像华小易特约采编
上一篇 2020年6月22日 下午6:44
下一篇 2020年6月22日 下午6:5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地山的头像
    地山 2022年7月12日 上午7:0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易学社

2022052108253076

投稿邮箱:cnddy@163.com

商务合作:ccymg@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的9-18时